2025暑期实习生总结汇报会:于法理与实务交融中砥砺成长
夏末时节,蝉鸣渐稀,12名暑期实习生在武珞所的实习生活圆满落幕。自6月25日初入律所时的青涩忐忑,至8月1日实习汇报会上的从容分享,一个月的实习历程中,同学们怀揣对法律事业的憧憬深入案卷研究,秉持对职业使命的敬畏完成实习任务,在法律实务的实践中实现了成长与蜕变。
PART 01
初入武珞:一场双向赋能的职业历练
实习启动当日,武珞所会议室齐聚各方同仁。律所主任、合伙人姚飞以“感恩、感觉、感谢”三点寄语开启实习序幕,律所副主任、合伙人徐兴炜提及“武珞流淌着民大基因”,让在场实习生倍感亲切。
此次实习并非单向的知识传授,而是律所与学子间的双向赋能。高级顾问李少波从端正学习态度、挖掘自身优势及心怀法治理想三个方面为实习生们为其一个月的实习指明大方向;带教律师为实习生量身定制培养方案:部分同学跟随巴馨律师研习复杂的建设工程纠纷案件,部分在秦龙律师指导下精进辩护意见撰写,另有同学在江爽律师带领下通过思维导图梳理案件逻辑。尽管实习生专业背景各异,但在武珞“学院派”氛围的浸润下,均以严谨态度对待每一处法律细节,奠定了共同的职业认知基础。
PART 02
实习印记:以汇报展现成长轨迹
实习期间的点滴积累,见证了从理论学习到实务操作的转变过程。
郭馨蓝
一个月的实习经历,实现了从理论研究到实践应用的跨越。在参与工程纠纷案件处理中,逐步掌握复杂法律关系梳理方法;在巴馨律师指导下打磨质证意见,学会运用Excel工具拆解证据细节,实现从笼统表述到精准量化的提升。此外,通过参与何荣功教授关于诈骗犯罪辩护的讲座、走访盈科律所及法科生夏令营等活动,拓宽了专业视野。行政值班中案卷整理的严谨要求,派出所调解中方言沟通的实践体验,使她深刻认识到法律不仅是条文规范,更蕴含人文关怀。团队协作处理标书、主持实习生答疑会等经历,亦强化了团队协作意识。此次实习为理论联系实际奠定了基础,更成为深耕法律领域的重要支撑。
焦晶露
实习过程如同一面镜子,既映射出成长进步,也暴露了短板不足。在案卷研究中,针对诈骗案件中“掩隐罪与诈骗罪的边界”、运输毒品案件中主观“明知”的推定等问题的钻研,弥补了程序法知识的薄弱环节;撰写《限制高消费申请书》时对法条的逐字核对,让她深刻体会到法律工作中严谨的重要性。
通过阅读易延友教授《决战法庭》的书籍、聆听何荣功教授实务讲座,进一步深化了对刑事辩护工作的敬畏之心。行政值班中的案卷整理、派出所与司法局值班中的法律共同体协作实践,使她认识到律所高效运转依赖各环节的协同配合。与同事合作撰写新闻稿、专访律师过程中,感受到文字传递职业温度的力量。同时,她也清醒认识到自身不足:主动探究意识有待加强,法律检索成果未能及时系统化沉淀。此次实习让她明白,知识可通过传授获取,而将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则需要持续反思与实践。
斯玛热·艾斯凯尔
在合同纠纷案件处理中,她深入研究“离婚夫妻代签效力”问题,通过类案检索、专题分析、事实梳理及争议焦点提炼,深刻体会到细节决定成败的职业真谛;在产品责任案件中,通过反复优化思维导图,案件逻辑链条日益清晰。
三次行政值班让她认识到律所日常运转的规范性与重要性;派出所值班期间接触的继承纠纷、经济争端调解工作,使她理解到基层法律实践中,调解不仅是纠纷解决方式,更是法律条文通俗化解读的过程。何荣功教授的讲座拓展了刑法思辨维度,四次答疑会中前辈的指导为实践困惑提供了解决思路,采访中前辈“胜诉之外,更要守护公平”的理念,助力她构建起对律师职业的立体认知。反思实习过程,实务经验欠缺、时间管理能力不足仍是需改进之处,但此次经历坚定了她成为理论与实务兼备的法律人的职业目标。
黄英岚
汪某涉嫌贩卖依托咪酯烟油案的办理,是此次实习的深刻记忆。通过反复核对供述时间线——包括张某与汪某关于购油数量的陈述矛盾、转账记录与供述的差异等,在撰写阅卷笔录与辩护意见过程中,切实体会到证据链闭合的重要性。
类案检索中对“毒品灭失定案标准”“非法持有与贩卖界限”等问题的探究,进一步夯实了专业基础。行政值班中的归档工作培养了严谨作风,派出所值班中的纠纷调解实践让她意识到法律工作者需兼具案卷研究的细致与当事人沟通的耐心。秦龙律师的严谨态度、徐兴炜律师接住客户情绪的职业提醒,使她领悟到专业素养与人文关怀同为法律工作的重要底色。何荣功教授的讲座与法科生夏令营的交流,进一步拓宽了专业视野。此次实习让她坚定了对严谨与温度并重的职业追求。
王晢煜
6月25日至8月1日期间,武珞所的“十个一”计划为实习提供了清晰的成长框架。研读娄秋琴《程序性辩护的道与术》,从150个案例中领悟了“程序正义是实体正义的基石”的道理;跟进李某某涉嫌开设赌场案时,通过两份辩护意见的撰写与修改,体会到法律逻辑博弈的复杂性。
参与实习生见面会推文撰写、何荣功教授讲座海报制作,在文字与设计工作中传递法律温度;民事案例研讨会上江爽律师对请求权基础的拆解、行政值班中的电子案卷整理、与室友关于理论与实务鸿沟的探讨——包括对“刑事政策落地”“法条竞合适用”等问题的思考,均成为职业成长的养分。会见当事人时的责任感、中南路派出所公益值班时的使命感,让他深刻认识到:法律人的成长不仅在于专业能力提升,更在于将每段经历转化为扎根行业的力量。
叶玉珍
十二项实习任务,系统构建了她的实习成长路径。研究盗窃案卷宗时探讨“出租车遗置物是否属于‘公共场所占有’”,分析转化型抢劫案时辨析“暴力程度对定罪的影响”,逐步培养起“当事人视角”的思维方式;撰写劳动纠纷案答辩状时区分“劳务与劳动关系”,拟写执行异议之诉答辩状时聚焦“股东出资期限利益”,每一份法律文书的撰写都在强化精准表达能力。
“三所联调”值班中的纠纷化解实践,让她理解到法律实践的场景远超法庭范畴;何荣功教授的讲座与法科生夏令营的思想交流,持续拓展专业视野。从实习汇报新闻稿撰写到律师专访,从股权代持协议草拟到卷宗整理,此次实习使她认识到:法律人的成长是专业能力、职业担当与人文温度的综合体现。未来,她将带着实习沉淀,在专业道路上稳步前行。
郑心云
在武珞所一个月的实习,是从理论学习走向实务应用的宝贵经历。在张宏明律师指导下,参与行政诉讼、租赁合同纠纷等3起案件处理,完成法律检索报告、上诉状等文书撰写,参与法院立案、庭审旁听等4次外勤工作,同时体验行政值班、会议记录等事务性工作。
通过实习,她掌握了类案检索技巧,学会从当事人视角分析案件,并在与司法机关、当事人的沟通中,深刻理解法律实践的人文内涵。何荣功教授的讲座拓宽了专业视野,而《在轮下》一书让她认识到:法律之路既要深耕专业,更要坚守初心,避免被浮躁风气影响。未来,她将以此次实习为基础,在专业领域扎实积累,努力成为兼具专业能力与人文关怀的法律人。
李婧美
三个月的线下实习,实现了从理论到实务的深度转化。在参与的7个案件中,危险驾驶案与走私普通货物案的办理收获尤为显著。
危险驾驶案中,针对被告人血液酒精含量213毫克这一关键事实,她系统梳理武汉市同类案例,比对时间、地域及酒精含量浮动区间,形成被公诉机关采纳的检索报告。更重要的是,考虑到被告人妻子即将分娩且患重度抑郁症、父亲近期离世等家庭情况,将相关内容写入补充意见,使法律文书兼具法理严谨性与人文关怀。
梁某走私普通货物案的28卷卷宗处理极具挑战性,她通过手绘关系图厘清人物与证据脉络,在指导下系统梳理讯问笔录。针对一审未认可的从犯地位,查阅学术文献提供理论支撑;发现关税认定文件存在计算及程序错误后,协助完成对价格认定机关的质证工作,推动二审裁定发回重审。
此次实习使她深刻认识到:细节决定实务成败,法官更关注案件具体事实而非抽象理论;法律人需具备人文温度,站在当事人角度理解其困境,让法律条文体现人文关怀;同时要学会在职业局限中坚守初心,如李某开设赌场案中,虽认为追诉有违立法本意,仍需全力维护当事人权益,理解到律师的价值不在于案件输赢,而在于坚守职业初心。
漆楚月
实习使她对律师行业的认知从影视作品的片面想象,深化为对职业使命的深刻理解。三个关键瞬间重塑了职业认知:跟随周玉姝律师接待滥用职权案嫌疑人的妻子时,其对卷宗细节三个多小时的严谨核查,展现了律师对当事人信任的郑重承接;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中,为满足原告妻子按银行卡流水计算误工费的诉求,反复核算四五轮数据,体会到实务工作中耐心与责任的重要性;赵波老师党课中提及的律师三重法定职责,让她明确了这份职业承载的法治使命。
能力提升方面,通过接触10个刑事案件,认识到刑事辩护不仅在于法庭辩论,更在于庭下有效沟通——如李某寻衅滋事案中,律师与检察官就不起诉方案的积极沟通,最终为未成年当事人争取到理想结果。文书写作上,周玉姝律师以“十六字诉状”为例的指导,使她领悟到精准提炼核心要点比冗长表述更重要。针对沟通表达的短板,通过主动争取公开发言机会、向实习律师余云霞请教方法、学习专业书籍等方式,不仅提升了工作中的表达条理性,更在生活中运用结构化表达有效解决租房纠纷。参与5次派出所值班、刑事案例研习课程等活动,也促进了社交能力的成长。
反思自身,计划性不强与表达前未充分梳理思路是急需改进的问题。未来,她将全力考取执业证,在实务中持续提升专业能力,以更专业的姿态践行法律人的初心。
李哲睿
作为刚结束大一学业的学生,一个月的实习是一场从零开始的职业探索。初入律所时,面对陌生的法律事务,撰写辩论思路、查阅卷宗、学习刑事诉讼法均感困难,甚至需参考网络资料摸索文书写作,对辩护意见、执行申请书等专业术语理解有限。
在郭俊辉律师的耐心指导下,他逐步入门——从纠正逻辑漏洞到掌握写作要点,理解到法律工作需在实践中点滴积累。第一次踏入法庭时,庄严肃穆的氛围与案件背后的鲜活故事形成强烈对比,合同纠纷中的信任破裂、赔偿纠纷中的生活困境,促使他深入思考法律人追求公平正义的初心。
如今,他已从对法律事务一无所知的新手,成长为懂得敬畏法律、向往律师职业的学习者。此次实习既让他看清自身不足,更明确了努力方向。感谢律所提供的宝贵机会,未来将带着这份收获,在法律道路上扎实前行。
PART 03
薪火相传:前辈寄语中的职业初心与发展方向
8月1日的总结汇报会上,在实习生汇报结束后,各位律师分别进行点评并提出寄语。
徐兴炜律师以生动比喻强调:“刑法的适用,就好比生病了吃药,治病但不能过量——这是对‘宽严相济’最生动的注解。”
郭俊辉律师肯定道:“你们提出的每个问题都体现了独立思考,这比答案本身更有价值。”他同时叮嘱:“敬畏法律并非畏惧,而是担心自己笔下的文字辜负当事人的信任。”
姚飞主任的“三个关键词”与实习初的寄语形成呼应,“欢喜”于同学们的进步,“欢送”大家踏上新的征程,“欢迎”随时回所交流——武珞所的包容特质,早已融入其“学院派”的基因之中。
作为本次暑期实习的负责人,高级顾问李少波老师始终将同学们的成长放在心上。他不仅亲自带领大家探讨案件,在实践中打磨专业技能,还精心组织专题讲座,拓展同学们的知识边界,开展主题党课筑牢思想根基,用悉心指导与深刻教诲,引导同学们树立起坚定而正确的法治观,助力大家在成长道路上稳步前行。
回望一个月的实习历程,每位同学都实现了显著成长。武珞所传递的核心认知,并非如何赢得一场官司,而是如何成为一名有温度的法律人——既需具备拆解证据链的专业锐利,也需拥有听懂方言的耐心;既需有对抗不公的勇气,也需有共情他人的柔软。
如今,同学们带着这些收获开启新的旅程,深知这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正如姚飞主任所言:“各自努力,顶峰相见。”未来的法律道路上,这个夏天的记忆——案卷里的墨香、调解室的蝉鸣、前辈们把当事人当真人看的嘱托,都将成为扎根法律土壤的养分,支撑大家走向更广阔的职业天地。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34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