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武珞动态

武珞所多名律师赴东莞参加大成刑委会“新时代高质效刑事辩护论坛”

2025-02-28 17:03 来源:

步入人工智能时代,法律行业飞速发展,新领域、新业务层出不穷,律所间的合作空间日益拓宽,不同律所对同一业务领域的实务经验和见解亦有所不同。为促进武珞所律师对行业趋势理解深度,提升律师刑事办案综合能力,学院派秉持鼓励律师“走出去”的培养风格,支持各位律师参与业内交流。  

2025222日,由大成律师事务所刑事专业委员会主办,大成东莞办公室协办的“新时代高质效刑事辩护论坛”活动于广东东莞康帝国际酒店北京厅启幕。武珞所高级顾问、武汉科技大学教授张晶,合伙人张瑞环,律师王沂筠、袁率,实习律师周玉姝、余云霞、蒋琬珂赴东莞参与学习。

会上,五位律师的主题演讲展现了刑事业务多维度的发展图景与挑战应对策略,极具启发性。

大成全球法律服务网络联席会议终身名誉主席、大成终身名誉管理合伙人王忠德律师在“刑事业务的数字化建设”主题演讲中提及,AI 改变行业格局,律师需拥抱 AI,成为“强个体”,兼重内功与科技。

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大成刑事专业委员会顾问翟建律师在“清白还是自由?——对量刑辩护的思考”主题演讲中谈到,量刑辩护的成功可能性远超无罪辩护,律师在选择辩护策略时应先关注客户需求,再依据案件实际作出判断。

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大成刑事专业委员会顾问薛火根律师在“专家辅助人——辩护律师的黄金搭档”主题演讲中表示,刑事辩护要突破传统,构建跨领域专家协作网,融合法庭科学与技术证据审查。

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大成刑事专业委员会顾问韩友谊律师以“无趣的律师?还是固执而啰唆的律师?——追随思维的表达”为题,谈及律师思考表达应以客户需求优先,建议律师在表达时做到精准、深刻、有感染力且避免无趣和固执。

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大成刑事专业委员会顾问徐平律师就“倘若辩护人赢得了诉讼,原因是什么?”这一主题,谈到赢得诉讼的主体原因是辩护人凭借强烈的质疑精神寻找对手错误,并持续进行强有力的抗辩,人性中的理性、善良、正直、坚韧以及对法律的忠诚是胜诉的决定性因素。

在本次交流活动中,武珞所律师获益匪浅,感想颇丰。

 

张晶 武珞所高级顾问、武汉科技大学教授:

本次参与新时代高质效刑事辩护论坛,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专家辅助人—辩护律师的黄金搭档”主题,薛火根律师以其文理兼修的专业背景,通过“破圈跨界”实现高质效辩护。他列举了自己组建的高校专家团,涉及植物学、生态学、脑科学、经济学等学科的教授、博导、主任等专家学者,通过分析他与专家合作的成功案例,展示了专家辅助人在多维度技术战场的“一剑封喉”作用,让人耳目一新,开拓了刑辩思路,具有借鉴意义和操作可能性。

除此之外,会前看见律师同事们在火车上的工作状态,会后的业务交流,晚上对我作为新人的答疑解惑,回程再带着经验交流的成果看带上的案卷,让我在整趟行程中一直都处于沉浸式学习的氛围中,是一趟难得的理论与实践交相呼应的学习之旅。

 

张瑞环 武珞所合伙人:

本次新时代高质效刑事辩护论坛最高频的两个词就是链接和专业。

在刑事辩护领域面临新挑战的当下,“链接”不再是简单的资源整合,而是构建起跨学科、跨领域的立体化协作网络。律师需要突破传统思维边界,将大数据分析、心理学技术、社会治理理念等融入辩护实践,这种链接能力直接决定着案件突破的维度与可能性。而“专业”则要求我们回归法律本质,在标准化流程中锤炼精细化办案能力,既要通过人工智能工具实现类案检索效率跃升,也要保持对证据链条的敏锐洞察,在技术赋能与人本精神之间找到平衡点。

AI浪潮之下,刑辩律师应当成为“专业化的链接者”。既要筑牢刑法解释、证据审查等核心专业能力,又要主动对接科技发展、社会变革带来的新动能。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高质效辩护,让每个案件都经得起法律与当事人的双重检验。

 

王沂筠 武珞所律师:

参加此次“新时代高质效刑事辩护论坛”,让我深刻体会到走出去学习的必要性——刑事辩护的复杂性与行业变革速度,已远超个体经验的积累边界。长期沉浸于个案实务,虽能锤炼细节把控力,却易陷入思维惯性,忽视数字化工具的应用、跨领域协作的潜力。

此次论坛中,王忠德律师揭示的“数字化强个体”趋势,让我意识到技术工具并非对手而是助力,若固守传统工作模式,恐在效率与精准度上被行业淘汰;翟建律师对“无罪辩护理想主义”的批判,则促使我反思以往策略中忽视当事人现实诉求的盲点。而薛火根律师倡导的专家辅助人协作机制,更凸显了单一法律视角在技术证据审查中的局限性。

走出去学习,不仅是汲取前沿知识,更是打破认知茧房、重构执业逻辑的过程。

未来,我将以开放姿态拥抱技术革新,更加主动地参与行业交流,在跨领域协作中拓宽专业边界,同时坚守法律人的质疑精神与职业初心,让学习成果转化为更具温度与实效的辩护实践。

 

袁率 武珞所律师:

本次大成律师事务所组织的“新时代高质效刑事辩护论坛”从宏观的AI技术运用的前瞻性分析,到量刑辩护方向、专家辅助人运用、辩护语言表达等微观细节向刑辩同行们进行了分享,受益匪浅,尤其作为新晋刑辩律师,尚有太多理论知识、实践经验的核心、细节等待我通过诸如本次参加论坛一样去学习,去思考。

在目前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崛起的时代,律师需要借助其力量,为我所用;也不必害怕有天会被替代,律师本是需要终身学习、思考的职业,更何况人生长河,本就应逆水行舟。

 

周玉姝 武珞所实习律师:

此次论坛聚焦刑事业务的多维发展,几位律师的分享既有对数字化时代下行业趋势的前瞻洞察,也有对实务技巧的精辟总结。在我看来,这是一场讨论“科技与人”的论坛。

数字化对律师行业的影响无疑是本次会议的核心议题之一,尽管五位律师分享的主题不一样,但在演讲时基本都提到了AI与科技的字眼。

王忠德律师提出的“强个体”理念直击行业痛点——律师若想在AI重塑法律服务的竞争中立足,必须兼具扎实的专业功底与技术敏感度,让科技工具成为能力的放大器,而不是替代者。

我非常认同王忠德律师的观点,同时也认为,律师的工作是不可能被科技完全取代的,其余四位律师在辩护策略、法庭科学运用、影响诉讼方向、律师表达等主题的分享,都涉及到人在沟通中起到的作用,而这也是未来科技不能取代的。

在涉及技术证据的案件中,怎样让专家辅助人参与到案件中来?在辩护策略的选择上,怎么样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进行合理的把控?在案件时所有需要律师表达的场合,怎么样更精准简洁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所有的案件,所有的诉讼,都是以人为中心的。律师的工作,自然也都以人为导向。数字化工具的应用的确已经是行业不可逆的趋势了,智能检索、文书处理等技术确实能提升效率,但需要注意将其与法律人的专业判断结合,将其与法律人的温情和个人魅力进行融合,避免过度依赖技术导致思维惰性。当所有的律师都能很熟练地运用AI的时候,拉开差距的必然是律师人格魅力的部分。

希望我们每一位法律人能够在未来拥抱科技,运用科技,但不依赖科技。利用科技在专业能力上不断深耕,但也不要忽略了作为人那份独属于自己的温度。

 

余云霞 武珞所实习律师:

本次交流学习让我对行业趋势及律师的自我发展规划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王忠德律师的见解敲响了行业警钟,在数字化转型势不可挡的大环境下,身为一名律师,应有投身技术学习的意识,借助智能法律检索和文档处理工具等提升工作效率,优化工作流程,并顺应时代趋势,打造专属自己的“孪生数字人”。

翟建律师关于辩护策略的分析,凸显了务实选择的重要性,在办案时,我们不仅要深度剖析案件走向与证据细节,还要从切实保障当事人权益的角度出发,向当事人充分阐释策略利弊,合理引导预期,实现有效辩护。

薛火根律师的理念折射出跨领域协作是提升辩护质量的关键点,我们应当“走出去”,了解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新知识,为主动搭建专家合作桥梁创造机会,将“借助专业力量破解技术难题”作为解决复杂案件、增强辩护专业性与说服力的新思路。

韩友谊律师对表达技巧的重视提示我们,无论是庭审还是日常交流,都应时刻注意锤炼语言,做到简洁精准、富有情感且尊重受众。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面临无数生活场景,而在不同的生活场景中进行刻意、反复的训练也许是提升表达技能的方式。

徐平律师对胜诉因素的剖析,深刻揭示了辩护人内在品质的关键作用,我们在工作中要秉持质疑精神,对案件全面深入探究,坚守法律原则与职业道德,始终怀揣“以人性光辉照亮辩护之路,为司法公正不懈努力”的理想。

 

蒋琬珂 武珞所实习律师:

此次大成律师事务所的交流分享,堪称一场刑事法律领域的思想盛宴。诸位资深律师围绕刑事辩护核心议题,各抒己见,展现出卓越的专业素养与深刻洞见。

徐平律师以数据为基石,结合实际案例,剖析胜诉根源,让大家重新审视刑事辩护中人性与法律信仰的力量。韩友谊律师聚焦表达,从思维和语言模式切入,为刑辩律师有效沟通提供了实操性强的指南。

薛火根律师凭借法医鉴定背景,用详实案例揭示司法鉴定与错案的关联,建议组建专家库,强调了跨领域知识融合对高效辩护的重要性。

翟建律师基于丰富的办案经验,分享量刑辩护策略,让我深刻认识到刑辩律师在平衡事实与当事人意愿时所需的勇气与智慧。

王忠德律师则立足数字化浪潮,为刑事业务转型发展指明方向,强调把握时代机遇,实现业务创新。

这场分享不仅加深了我对刑事辩护各环节的理解,更让我在专业精进、沟通协作、数字化转型等方面获得了宝贵借鉴。

 

武珞所作为扎根湖北的大型综合性律所,在湖北地区刑事法律业务领域影响力大,专业认可度高,综合实力突出,有专家顾问团及众多高学历律师加盟,并与多所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能为刑事业务提供多方面支持协作,目前已在刑事辩护、刑事风险防控和刑事控告申诉等方面形成了成熟的业务体系和专业优势。

与此同时,武珞所构建了常态化学习机制,形成具有特色的知识管理体系。自2019年开始便支持律师分别赴厦门、北京、合肥等地参与交流学习,并要求参训律师完成系统化专业进修后实施三重知识转化:首先开展个人学习成果复盘,继而通过专题分享会实现团队知识共享。这种“学习-内化-共享”的闭环机制有效提升了律师专业能力,通过持续的知识迭代构建起律所知识共享平台,由此形成“学习型组织”特质,有力塑造了本所专业精进的“学院派”特色。

面对当今法律行业快速变革的浪潮,武珞所律师走出律所大门,奔赴外省学习,不断锤炼技能、精进思想、开拓视野。武珞律师将始终保持勤勉、进取的职业形象,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提升沟通效能,不断推动自身服务标准化、创新化,增强核心竞争力,在适应未来执业环境的同时,为客户提供与时俱进的服务。